10月8日,勒布朗·詹姆斯通过社交媒体宣称即将发布一则“大事件”,并将其定义为“决定二”。这一动态迅速引发了外界广泛讨论,不少舆论猜测他可能会宣布在赛季结束后选择退役。然而,当宣布时刻到来,詹姆斯揭晓的内容却与这些猜测截然不同。他并未退役,而是宣布与轩尼诗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这一商业合作原本是一种正常的经济行为,却遭到某些群体的断章取义与恶意解读,甚至硬被强加为所谓的“黑点”,颇为离奇。这种批评逻辑就像试图将詹姆斯一则广告行为恶意上纲上线到犯罪的程度,远甚于那些真正存在不当行为的事件——比如一些运动员涉及的丑闻,如强奸指控、奢靡生活或职场霸凌等。而事实是,詹姆斯的公益与外交形象早已获得广泛认可。他不仅被国内权威机构和媒体点名表扬,还曾接受央视总台采访、《人民日报》署名报道,甚至被国际媒体如美联社、路透社高度评价为篮球外交的象征,堪称篮球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慈善家与文化传播大使。
事实上,詹姆斯也并非第一个利用引退话题为商业合作造势的运动员。早在此前,他便曾用“退役发布会”的形式为某商品代言,这一次也不过是沿用类似的营销模式。然而,这一举动却似乎特别容易引起部分人群的敌意,而同样的操作却在其他领域被接受甚至赞赏。例如,橄榄球传奇汤姆·布雷迪——公认为NFL历史第一人——同样也曾以“退役暗示”的方式获得广告关注。
作为篮球历史第一人的詹姆斯,此次的营销行为某种程度上是对布雷迪类似操作的回应与致敬。同为各自领域的顶尖人物,这种“历史第一人”的跨界互动本身充满趣味性。然而,詹姆斯在全球范围的知名度及更高的文化影响力,或许让他成为舆论攻击的靶子,而布雷迪却没有被如此对待,这是对待明星领袖截然不同标准的典型体现。
回顾布雷迪的案例,2020年超级碗期间,美国知名流媒体平台Hulu曾发布一则悬念广告,标题为“汤姆·布雷迪对他的未来有一个重要声明”。广告内容极尽煽情,通过暗示性的语言误导观众,让人以为布雷迪即将宣布退役。然而,当故事最后点题时,却是布雷迪大方亮相揭示这是一则商业推广。这种操作彼时不仅未引发争议,反而为他带来了更多的商业与粉丝收益。

由此可见,这种“退役营销”是顶级运动员特有的一种玩法,简洁明快又引人关注。历史第一人之间的互动原本应当被视作一种商业创意和文化交流,而非被引申为消极的标签。在对待这些现象时,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运动员的整体贡献,而非恶意解读具体行为。